屠呦呦实验感想
、科学研究需要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。 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,尽管今人看来“封闭、保守”,但充满了激情和必胜的信念。 屠呦呦及其团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,土法上马,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,可谓百折不挠。
“两弹一星”和人工合成胰岛素均不例外,都源自信念的力量。不仅如此,那个年代的科研人员有为国家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(如邓稼先等),即便拿自己身体做实验也在所不惜。这对当下某些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。
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功还得益于文化自信。青蒿素研究源于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的记载,正是基于对传统古典医药典籍的崇信,他们锲而不舍,终成正果。
反观,中国当下的科技教育界,最缺乏不是科研条件而是学术与文化的自信。近现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蹂躏,被简单地归咎于传统文化的“落后、愚昧”。这种文化自卑感至今仍未消除,如中医药“伪科学”论仍不绝于耳。
因此,唯欧美马首是瞻的思维定势,使亦步亦趋地追随变得似乎天经地义。如果他国研究超音速4倍的发动机,中国步其后尘而不是创制新的航空器,那终将受制于人。
如果留洋经历和SCI论文变相地成为某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任用和绩效评价的尺度,那中国科技人员就有沦为欧美学府奴仆的危险,国家科技与文化安全都令人堪忧。
如果传统的中国哲学、历史、文学、文字学、民俗学、中医(药)学科研人员,也被迫为稻粱谋而留洋,那文化消解与瓦解则势所难免。
二、要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创新的机制和体制。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者既无院士头衔,又无博士称号,更无留洋经历,这给中国人才任用和评价体制带来了尴尬。
笔者虽不赞同网上有关废除中国院士制度的偏激论,但制度本身的“弱踵”因素值得考量。由于现代人缺乏公心,即便有蔡元培式的伯乐,也不敢贸然不拘一格用人。为了规避任人唯亲,诞生了中国化一刀切式的系列管理办法。
如上世纪90年代要进科研院所和高校,须硕士学位;随着博士雨后春笋般“孵出”,如今要进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,须博士名号外加留洋经历。50年后是否须有月球游历经历不得而知。貌似公平的管理制度,却让以权谋私者有机可乘。
假冒伪劣的院士成果也屡见不鲜。于是众多的屠呦呦被拒之于门外。如何让“低学历”的华罗庚和钱穆们、“非专业”的郭沫若们脱颖而出、大显身手,又不让方鸿渐们投机钻营,是未来中国科研体制、人事制度改革乃至政体改革面临的难题。
扩展资料:屠呦呦的人生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:
勤奋求学,学无止境。了解过屠呦呦生平的人都知道,她出生在一个不是特别富裕的家庭,然而恶劣的环境并不能阻挡她求学上进的决心。生活在物质条件这个优越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!
可想而知,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,没有团队的协助,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。尽管诺奖实质属于个人,但是也不要忘了众多中医药研究人员的辛勤付出。
屠呦呦2015年10月获诺贝尔奖的吗
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,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”获奖名单揭晓,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,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。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,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。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,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。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,祖籍宁波鄞县(今宁波鄞州区)。父亲给她起名“呦呦”,源自中国古籍《诗经》中的诗句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萍”。 1951年,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,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。1955年,毕业于北京医学院。毕业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,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(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)工作,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、博士生导师,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。
莫言和屠呦呦分别是哪一年获诺贝尔奖的什么奖
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
莫言,原名管谟业,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 ,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。
2011年凭借小说《蛙》获得茅盾文学奖。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获奖理由是: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、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。2016年12月,凭借作品《天下太平》获“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”短篇小说奖。2019年,创作的《等待摩西》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。
屠呦呦,女,汉族,中共党员,药学家。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,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,博士生导师、药学家,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。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、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。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,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。
相关问答
Q1: 屠呦呦获诺奖都五年了,她到底研究了啥这么牛?
A1: 哎呀,屠呦呦奶奶可是个大牛人!她研究的是青蒿素,这是一种能治疗疟疾的神奇药物,你知道吗,疟疾在以前可是个要命的病,全球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它去世,屠奶奶通过研究中药,从青蒿里提取出了青蒿素,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,因为这个重大发现,她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成为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。
Q2: 屠呦呦的实验有啥特别的地方,让她能拿诺奖?
A2: 屠呦呦的实验特别在几个地方,她是从传统中医药里找灵感的,这可是咱们中国的宝贝,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,比如提取青蒿素的纯度问题,但她没有放弃,反复试验,最终成功了,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,她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临床,救了很多人,这种实际效果是诺奖评选时非常看重的。
Q3: 屠呦呦获奖五年了,她的研究现在有啥新进展吗?
A3: 屠呦呦奶奶获奖后,她的研究团队还在继续努力,青蒿素的抗疟疾效果已经是公认的了,但现在他们还在研究青蒿素的其他用途,比如治疗红斑狼疮等疾病,科学家们也在尝试改进青蒿素,让它更有效、更安全,可以说,屠奶奶的研究还在不断开花结果,造福更多人。
Q4: 屠呦呦的故事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启示?
A4: 屠呦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多了!坚持和毅力真的很重要,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那么多困难,但就是不放弃,要尊重和发扬传统文化,青蒿素的成功就是从中医药里得到的灵感,要有社会责任感,屠奶奶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得奖,更是为了救人,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普通人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,做出不平凡的事情。
本文来自作者[挽发成结]投稿,不代表206信息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x5db71.206zx.cn/zhishi/202411-87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206信息网的签约作者:挽发成结!
希望本篇文章:《屠呦呦实验感想 屠呦呦获诺奖五周年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206信息网]内容主要涵盖:百科经验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科普
本篇文章概览:屠呦呦实验感想、科学研究需要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。 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,尽管今人看来“封闭、保守”,但充满了激情和必胜的信念。 屠呦呦及其团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,土法上马,...